关于十八蝴蝶的创作者,是由永康高镇村当地民间艺人王春山等人于1946年秋创造,因为当时的娱神节目多由男性扮演,形象不美。高镇村民间艺人王春山从风俗“二月鸢”(清明节前后放风筝)“蝴蝶风筝”与民间舞蹈蚌壳张合犹似蝶翅飞舞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创造了蝶翅道具与舞蹈的主题动作。由于永康县的民间舞蹈名称,多用“十八”为名,该舞也号称十八蝴蝶。十八蝴蝶于1946年在方岩庙会上首次上演后,各地纷纷邀请演出,竞相模仿学习,不仅风靡永康县,并流传至东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