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走进平度 | 在改革引领下,由“县”到“城”的美丽嬗变…
2018-12-17 19:03
平度
平度荷花桥
八千年东夷文明震古烁今,四千年岳石文化源远流长。“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是平度的精美名片。百折不挠、奋斗不息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骨。
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市是连接青岛、潍坊、烟台三大城市的“枢纽”,是胶东半岛制造业中心、青岛经济发展的潜力之地,被誉为青岛的“后花园”。
平度市以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发力点和突破点,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北部崛起,推动平度成为全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等机遇,围绕“1+4”目标体系(“1”是总体目标,即建设青岛北部崛起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4”是特色目标,即建设青岛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山水田园休闲旅游胜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平度新面貌,夺取发展新成效,创造发展新高度。
改革这条路
从来都要敢为人先创一流
红旗路是平度市区东西向的一条城区道路,始建于1958年8月。它是目前平度市区唯一一条建成后未曾更名的道路。从初建时的8米宽土路,到1982年拓宽到32米,再到今年9月份的翻建,土路已经变成景观大道,还成为平度市区最长的东西路。
时间荏苒,岁月轮回,红旗路走过一个甲子年。它见证了平度城市发展的历史,承载了60年的城市记忆。它建成初期即是平度工业的发源地;后来,随着党政机关、文化场馆的入驻,它又成为平度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沿路两侧建设了近20个居民生活小区,它又成为市民的宜居地。
其实,平度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一条红旗路,越走越宽。平度在改革创新道路上披荆斩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特别是2015年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平度市着眼全国示范、省内前列、青岛率先,全面实施并基本完成了“政、产、人、地、钱”五大特色26项重点改革,在全省、全国创造改革的“平度样本”。
平度市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第一个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2017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运行,将24个部门185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集中审批范围,集中审批事项数量居全国县级市之最。依托“信用支农、保险护农、资本强农”三大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服务通达覆盖全市1791个村庄40万户农民,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米”。创新提出“农创+科技、农创+名品、农创+旅游、农创+电商、农创+脱贫”五种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农创平度”品牌。
改革改出了效益,改出了希望,改出了自信,圆满完成了“三年大提升”目标,为实现“五年大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33位,全国工业百强县第29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全国评价第5名;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2亿元,比改革前(2014年)增长21%;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5个,投资额110.9亿元,比改革前增长44.4%。青平城际、潍莱高铁、青岛北部医疗中心、奥体中心、文博中心、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慈航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规划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总投资近400亿元91个特色小镇项目全部开工;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400个达标村全面建成。青岛市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连续三年6次蝉联青岛区市第一。
今年8月30到31日,首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高层论坛成功在平度举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共同授予平度“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调研基地”称号,平度市“农民创新创业新模式”“农村金融保险产品创新”两项改革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品牌战略
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2018年6月19日,在平度蓼兰镇青丰种子公司的示范田里,经过专家组现场实打验收,十亩攻关田平均单产为807.87公斤。这是青岛市小麦单产首次跨越800公斤大关,标志着青岛粮食种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平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及耕地面积占青岛市三分之一以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度市就被列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素有“胶东金粮仓”之称。2003年以来,平度市连续1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到2012年,平度市粮食亩产首次超吨粮,成为青岛地区首个“吨粮市”。
自2000年以后,平度市转变思路,转而发展品牌农业,推动平度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截止到目前,平度市已有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19个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保护区域总面积达到16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地标保护产品数量和区域保护面积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品牌农业的发展成为平度农业打入高端市场的绿卡,2017年,全市品牌农产品实现产值40.2亿元,为农增收10.9亿元,户均增收2800多元。马家沟芹菜从市场平均价每斤只有几毛钱到每公斤50元以上,精品玻璃脆礼盒甚至卖到200百元一盒。大泽山葡萄也从几年前的2—3元提升到现在的5—6元,金手指葡萄也因获得全国最甜葡萄状元奖,精品礼盒卖到100多元。
2015年,平度市为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专门成立了平度市综合改革办公室。2017年6月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12月份将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201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平度市农业现代化之路研讨会上,原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评价平度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平度现代化之路的研究堪称农业研究里的一个“范本”。
平度现河桥
古城新颜
构筑现代生态之城
初冬时节,漫步在平度城,一幅幅崭新、壮美的画卷映入眼帘: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楼宇鳞次栉比……目之所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处处折射着这平度这座千年古城的巨变,彰显着今日平度的风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以后,平度紧跟“改革、发展”这一时代最强音,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99.9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近10倍,城市道路总长度330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42.0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8.4%,一跃而为名副其实的中等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平度市新建了人民医院门诊楼、病房楼,正在加快推进平度首个三甲医院——青岛平度中心医院建设,改善了市民就医条件;新建、扩建了幸福里双语学校、太原路小学、胜利路小学、北京路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市民中心、奥体中心建成投用,广电中心主体竣工,文博中心加快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加速“变高、变大、变靓”,城市建设档次得到明显提升,城市核心区呈现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景象。
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现河公园、围山河公园、秦皇河水系风景带相继建成,仅近三年就新增绿化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城区绿化档次逐年提升。同时,大力推进高品质住宅小区的开发,各式建筑浓密疏淡,高低错落,移步换景,为平度打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流淌千年的现河缓缓地从平度城中穿过,碧波荡漾的河水映射出了平度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诠释着这座古城的繁华与兴盛,不经意间,它蜿蜒如丝带般的身姿悄然变化,蓦然增添了新的魅力和时尚。
城不在大小,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一个不灭的印记,那就是成功;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那才是最高的追求。如今,随着平度城市建设的新画卷已徐徐展开,在现河畔一座现代活力、休闲旅游、生态宜居城市正在华丽崛起。
1958年,向炼钢生产表彰大会报喜的工人队伍沿红旗路向会场出发
1958年8月,县水利兵团指战员修建炼钢基地通往县城的红旗路
《平度县志(1960年)》,修建初期的红旗路
书记访谈
改革引领 开放融通
全力打造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战略支点
中共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虎成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平度班子团结带领百万勤劳智慧的平度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纵深推进改革、坚定扩大开放,务实埋头苦干、锐意开拓进取,全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改革开放前的255倍、212倍,先后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工业百强县、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改革特质充分彰显。40年来,农村、住房、户籍、国企改制、行政服务等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成效显著,特别是2015年成功入选全省唯一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政产人地钱”五大领域改革全面铺开、多点突破,全省首家行政审批服务局设立运行,“农创平度”经验全国推广,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内外开放成绩喜人。坚定不移推进对内对外深度开放,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外贸业务大幅增长,1.9万多家内外资企业健康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实际利用内资307.6亿元、是1999年的72.3倍,到账外资6.5亿美元、是1990年的325倍,外贸进出口24.8亿美元、是2001年的10.8倍。产业转型有力有效。三次产业结构由64:19:17优化调整为13:51:36。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三大产业板块高端隆起,四大产业集群加速膨胀,两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工业总产值从2.3亿元增长到1846亿元,40年增长787倍。以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7亿元增长到421.5亿元,40年增长248倍。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叫响全国,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粮、油、肉、果产量均跨入百强的县级市。
城乡面貌华丽蝶变。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0平方公里拓展到近100平方公里,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电话民意调查稳居全省前列、青岛区市第一。海青铁路建成通车,潍莱高铁全线开工,青平城际积极推进,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将民生保障改善摆在最高位置,年均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教育、医疗、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脱贫攻坚走在省市前列。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5元,是2001年的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3元,是1978年的281倍,群众生活水平极大改善。
4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过往,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平度重任在肩。在推动平度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将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推动整体工作走在前列。聚焦“1+4”战略目标落实,加快项目招引建设、产业腾笼换鸟、园区扩容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争创全省县域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放大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效应,着力打造一批领先全省全国的改革示范样板,特别是深化“一次办好、不用再跑”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服务环境。
以入选青岛区市唯一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平度贡献。扎实推进省中等城市试点,有序实施南部新区开发和老城更新改造,加速崛起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大力度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格履行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团结带领百万平度人民加快打造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战略支点,为青岛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平度大事纪要
◘1986年
3月5日,平度县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成立。11月,引黄济青工程平度段正式开工。
◘1989年
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
◘1991年
9月1日,平度市首届葡萄节开幕。
◘1992年
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5年
11月7日,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在平度市建立国家级农业技术市场——江北农业技术市场。
◘1999年
4月13日,在平度市 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平度成为当时全国已设五个试验区中唯一一家县级市。
◘2006年
12月16日,第一届青岛马家沟芹菜文化节在市人民会堂广场开幕。
◘2007年
12月31日,青(青岛)新(新河)高速公路全线开通。
◘2008年
9月25日,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平度市搭载的“青丰一号”小麦、马家沟芹菜、明村大黄埠西瓜、大黄埠樱桃西红柿种子也一起飞上太空,开启了平度航天育种的新篇章。
◘2009年
8月17日,海青(平蓝)铁路正式立项。
◘2010年
1月26日,马家沟芹菜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3月17日,海青铁路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2011年
3月25日,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
3月,海青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2012年
9月,总投资3.6亿元,大沽河治理堤防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0%,堤防填筑工程全部完成。
◘2013年
12月17日,青岛征和工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平度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零”的突破。
◘2014年
9月,大沽河绿化及配套工程全部完成。
◘2015年
1月5日,平度市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61个市(区)作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平度市位列其中,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批试点城市。
7月1日,“青平快线”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平度无铁路客运的历史,打通了平度至青岛旅客运输新通道。
◘2016年
8月30日,平度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食在平度”工作的实施方案》,打造“山水大泽 平度原乡”旅游品牌。
10月20日,青平城际公交正式开通。
12月26日,青岛平度航空小镇暨慈航通用机场在旧店镇奠基开工。
◘2017年
1月,平度市入选中等城市试点。
3月,平度市设立山东省首家行政审批局,实现“一个主体对外、一枚印章审批、一个服务平台”。
9月13日,平度市获“中国养生美食文化之乡”称号。
10月27日,首届中国养生美食文化节在马家沟芹菜产业园开幕。
◘2018年
4月13日,潍莱高铁平度段开工,结束平度不通高铁的历史。
8月30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高层论坛在平度开幕。
9月28日,在平度市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资格权证书发放仪式上,田庄镇东刘庄村民刘永刚领到宅基地资格证书。这也是山东省首本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证书。
12月1日,平度市召开社会各界千余人参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知我平度·爱我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开展“在平度知平度、爱平度建平度——十个一”活动,动员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到平度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推动平度在新时代开展新实践、展现新形象。
采写| 早报记者 陈勇
编辑| 小戈
校对| angse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