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4 00:07

【概况】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北纬22°40′~24°28′、东经103°35′~106°12′之间。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全州总面积31456平方千米。文山州辖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共8个县(市),101个乡(镇)(其中16个民族乡),3个街道办事处。州政府驻文山市。202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3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4.75万人,乡村人口204.95万人;壮族人口121.9万人,占总人口的30.31%;苗族人口63.4万人,占总人口的15.76%。

【经济综述】2023年,文山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3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4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40.6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664.25亿元,增长5.3%。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04.68亿元,增长5.4%,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61.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5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4.71亿元,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32亿元,增长7.6%。外贸进出口总额27.99亿元,增长386%。其中,出口额7.2亿元,增长101.1%;进口额20.79亿元,增长853.7%。实际利用外资410万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9元,增长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44元,增长9.2%。

文山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4%。其中,种植业产值257.85亿元,增长7.6%;林业产值24.63亿元,增长1%;牧业产值115.43亿元,增长0.3%;渔业产值6.7亿元,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09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9.72亿元,增长4.3%。全州粮食播种面积45.21万公顷,增长0.8%;粮食总产量177.04万吨,增长0.9%。猪牛羊禽肉产量30.83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2.09万吨,增长19.1%。牛奶产量1.06万吨,增长20.8%。全部工业增加值343.71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铁矿石成品矿20.68万吨,增长95.9%;鞋367.71万双,增长93.4%;十种有色金属243.24万吨,增长18.3%;电解铝231.73万吨,增长21.1%;铝合金98.63万吨,增长95.5%。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59亿千瓦时,下降12.6%。全年全州接待游客4649.06万人次,增长11.3%;旅游收入504.75亿元,增长28.2%。

【科教文卫】2023年,文山州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2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户,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52户。富宁县列入首批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县。专利授权量728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33件。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22所,在校生85.63万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58155人,专任教师52427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4.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2%。有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4个,文化馆9个,文化站105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75%、99.72%。民族舞剧《幸福花山》在全国巡演,《锦绣如歌》入选文旅部“新创剧目名单”,坡芽歌书合唱团首次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演出,富宁文华社区、砚山红舍克村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全州有卫生健康机构1519个,卫生技术人员27415人,实有床位25019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7.37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07人。

【社会生活】2023年,文山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76.9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4.6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352.3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55.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34.23万人,城乡居民参保221.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0.75万人。有县级失能照护机构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3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300户,“老年幸福食堂”增至12家。全州已运营养老机构57个,有养老床位10524张(含在建和未运营),投入运营床位5308张,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现100%集中供养。支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对象包括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孤儿和实事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救助等)13.79亿元,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金5530万元。

【生态建设】2023年,文山州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文山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4%,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其余7个县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值均低于二级标准年均限值35微克/立方米。砚山县、丘北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马关县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乡村振兴】2023年,文山州抓实农民增收“一口清”,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双绑”利益联结覆盖率100%,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7388元,增长13.0%。实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9个、精品示范村71个、美丽村庄303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完成投资14928万元。东升、洒戛鼋、龙树脚等一批美丽村庄成为示范标杆。

【三七产业】文山州形成集三七标准化基地、原产地交易市场、精深加工、科技研发、行业管理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23年,三七在地面积0.64万公顷,三七种植户3273户,种植公司23家,专业合作社21户。全州三七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78.95亿元,增长16.59%。其中,农业产值25.67亿元,加工业产值44.54亿元,流通服务业批发零售额108.74亿元。全年采购三七原料9400余吨,完成三七加工量6199吨,年消耗三七量8154吨,州内加工转化率48.88%。拥有三七系列批文242个,其中药品64个、中药饮片17个、保健食品20个、日化产品54个、特色食品87个,云白药七花获评省“20佳创新企业”。以七花、特安呐、金七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企业26户,其中升限纳规企业21户,规模以上企业15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生产“血塞通”“气血康”“复方丹参滴丸”等加工产品50余种,三七花、茎叶和须根纳入地方特色食品。

【绿色铝产业】至2023年底,文山州建成电解铝产能343万吨,运行产能227.54万吨,占已转移产能的78.78%。累计生产铝土矿237.84万吨、氧化铝146.84万吨、电解铝231.74万吨、铝合金98.6万吨,用电量312.09亿千瓦时,实现铝产业工业产值567.4亿元,增长34.64%,度电产值1.82元。铝产业带动文山州全社会用电量增加至420.29亿千瓦时(其中绿色铝产业用电量占比为74.26%),成为全省第一大电力消纳中心,增长13.9%;全部涉铝企业纳税14.37亿元,成为全州第二大的纳税大户,带动就业1.43万人。先后引进中铝集团、山东魏桥集团、河南神火集团、山东创新集团等企业。落地电解铝产能343万吨,占全省的41.52%、全国的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