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诗和远方走进公众视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5 07:42

芒市这十年 | 风情万种的诗和远方走进公众视野

媒体:芒市融媒体中心 2022-08-12 21:31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

芒市,全国唯一一个名称中只有一个字的县级市。芒市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出入境的必经之地。十年来,芒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芒市荣膺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个魂牵梦萦、风情万种的诗和远方逐步走进公众视野。

《芒市晚霞》李松亮摄

《依山傍水芒市城》杨帮庆摄

这十年,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全市以村组文化活动室为阵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芒市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49190册。图书馆分馆、村级图书服务点、文化馆分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点、青少年文艺服务点、非遗传习点建到老百姓身边。

图源:芒市图书馆

这十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加强。芒市小礼堂,中缅联欢大会旧址,省级文保单位。透过古朴的白墙青瓦,周恩来总理的音容笑貌还在,共饮一江水的中缅胞波情谊从这里联结。

芒市小礼堂 (张崇喜摄)

傣族剪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梅罕老人手里,民族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融合,文化需要传承,文化更需要自信的创新。

邵梅罕培训傣族剪纸(杨帮庆摄)

邵梅罕培训傣族剪纸(杨帮庆摄)

傣族象脚鼓舞,国家级非遗项目。当象脚鼓敲响,芒市民族文化跨越千年融入现代文明。鼓声依旧,一如既往地奏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节拍。

象脚鼓(杨帮庆摄)

目前,芒市有列入省级文保单位4个、州级文保10个、市级文保20个;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

这十年,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勐巴娜西珍奇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里,目光所及的都是树,倒伏在路旁貌似腐朽的硅化木,与恐龙同时代,刨光过后被业界人士称为“树化玉”。

图源: 云南旅游

芒市孔雀谷,省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飞舞的孔雀见证着生态芒市。

图源: 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源: 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源: 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

傣族古镇,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古镇里藏着白象王国的传说,寻寻觅觅,摆勐傣民俗在边城芒市闪亮登场。

图源:傣族古镇

珠宝小镇,云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宝气四溢,蕴养来自远方贵客的珠光。

孔雀湖,云南省休闲旅游度假区,区域内除了水面和环湖公路,森林覆盖率达100%,无论是在湖边发呆或者散步,都是一种十分惬意的享受。

孔雀湖(庄郁葱摄)

新玩厂,老国营企业车间厂房与现代文化元素同在,怀旧也好,激情也罢,这里弥留了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奋斗的青春,包容着新一代青年对老芒市的猜想。

图源:掌上德宏

这十年,乡村旅游基础进一步夯实。以党建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打造了三台山出冬瓜村、遮放镇芒里村、芒市镇红木园村、风平镇介桃村等新的乡村旅游打卡点。

芒市镇、勐戛镇入选云南省旅游名镇,芒晃村、象滚塘村入选云南省旅游名村。

回贤古寨,曾经的芒市土司避暑花园,现在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图源:芒市回贤古寨景区

出冬瓜村,在这个传统古村落的古榕树下,古老茶农的德昂酸茶制作技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了千年,如今,借着乡村旅游,又传向世界。

《德昂族酸茶诞生记》杨帮庆摄

《德昂族酸茶诞生记》杨帮庆摄

这十年,文旅活动尽展民族风情。泼水节的水洗礼了灵魂。在傣家人心中,幸福不是家财万贯豪宅千间,幸福是舒心的生活,还有赶摆的闲钱、家人的挂念、孩子的笑脸。

傣族泼水节(杨帮庆摄)

万人同舞的目瑙纵歌,恢弘震撼,景颇人用亘古不变的舞步追忆着民族迁徙的曲折和太阳神的传说。

目瑙纵歌(杨帮庆摄)

这十年,芒市文旅人步履坚定。以坚守的情怀砥砺奋进,以包容的心态虚怀若谷,以抱团的方式鼓劲加油。因为守望着诗和远方的故土,更因为文化自信的国度赋予了自信和坚强。

芒市不忙,生态田园里,耕读拾光;

芒市不忙,农家院落里,笑语欢畅;

芒市不忙,闲暇时光里,把玉品香;

芒市不忙,优美歌声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文字:芒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片:芒市融媒体中心综合整理

原标题:《芒市这十年 | 风情万种的诗和远方走进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