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ughtlightandfreedomtoablindanddeafgirl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5 21:46

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 ——安妮·沙利文

2018-09-10 17:53

编者注: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和奇迹的女性。海伦·凯勒的成功除了归因于她的不屈不挠,还得感谢她的启蒙老师——安妮·沙利文。

人物简介:安妮·沙利文(1866年4月14日-1936年10月20日),美国著名的残障教育家。她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由于沙眼使她双目近乎失明,但在一连串手术之后得以重见光明,并顺利在帕金斯学校学业。毕业后她成为了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但由于用眼过度,安妮年老时再次失明。

Anne Sullivan, a thin and highly near-sighted lady, brought light and freedom to a blind and deaf girl—Helen Keller. What’s more, the two worked together and created a world-wide miracle of ceaseless self-improvement.

安妮·沙利文,一个瘦小,眼睛高度近视几乎失明的女子,用她的爱带给了一个盲聋女孩光明和自由,并和她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自强不息的世界奇迹。

IIn 1887, Anne Sullivan came to Helen Keller. At that time, 7-year-old Helen had grown into a tiny tyrant due to sympathy of her family members. She would not comb her hair, nor would she wash her hands. And she would roll about or beat others randomly when she was not happy.

1887年,安妮·沙利文来到海伦身边。刚接触海伦时,七岁的小海伦已因为家人的同情和可怜成为了一个“小暴君”:不愿梳头、洗手。她不高兴就满地打滚或对身边的人拳脚相加。

Watching this self-willed Helen, Anne felt her solitude and helplessness. And the maternity of Anne was aroused. So she began her plan to save Helen.

看着任性的小海伦,安妮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于是,她的母性被唤醒了。从此,她开始了对海伦的拯救计划。

Under criticism from Helen’s family and hatred from Helen, Anne began a seesaw battle with Helen. Finally, Helen got rid of her bad habits and would receive education of the teacher.

安妮忍受着凯勒一家的指责和海伦的仇视,和海伦展开拉锯战,迫使海伦丢掉暴戾的习性,接受自己的教育。

Firstly, Anne taught Helen words. She had Helen touch such articles as cups and toys. Meanwhile, she wrote the letters of those words on her hands again and again. When cool water flowed across Helen’s finger, she suddenly understood what the teacher was doing! Everything around her came to life!

首先,安妮教海伦文字。安妮把诸如杯子、玩具之类的实物交给海伦抚摸,同时在她手中反复拼写它们的单词。当安妮把海伦的手浸入水中时,冰凉的触感,指尖缓缓流过的液体,海伦终于明白老师是在交给自己身边事物的名字!周围的一切都鲜活了起来,海伦的世界里有了生命。

From then on, Anne persisted on and on and overcame various difficulties. She led Helen into a bright and free world. Then Helen could make her life more colorful in a greater way.

从此,安妮坚持不懈,克服了种种困难,用爱的光辉引领海伦走进了光明、自由的世界。这样海伦可以用另一种更伟大的方式绽放她美丽的生命。

Anne stayed together with her student till death in 1936, when she was 70.

此后她一直陪在海伦身边直至1936年逝世,享年70岁。

海伦可以用另一种更伟大的方式

绽放她美丽的生命。

好段

1、善用你的眼睛吧,就像明天你将失去光明一样,珍视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同样也珍视其他的器官,用心聆听美妙的音乐、鸟鸣虫吟,就像明天将失去听力一样;仔细触摸每一样东西,就像明天你将失去双手一样;嗅闻所有鲜花、青草的味道,就像明天你将失去嗅觉一样。充分利用你的每一种感官,敞开你的心扉,去接纳世界、探索世界吧!当你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时,这个世界也将以美来回报你。

2、“知识就是力量”这句伟大的格言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座右铭,因为有了知识,我们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我们人列的文明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3、在这绿色的花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卷须藤、茉莉,还有蝴蝶荷,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蔷薇花。他到处爬,一长串一长串地倒挂在阳台上,散发着芳香。清晨,它身上还带着未干的露珠,摸上去那种柔软的感觉使人陶醉。

4、虽然我拥有短暂的光明,但我却清晰的记得温馨的房子、美丽的花园,还有父母的音容笑貌,所有这些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5、慢慢地,我学会摸索东西,分辨他们的用途,我通过揣摩别人的动作来判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也试图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我想喝水的时候,我就模仿拿杯子喝水的动作,我想吃面包师,就用手做切面包、涂奶油的动作,我冷的时候,就说起脖子;热的时候,就做出扇扇子的动作。

6、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就像走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一样,只有不怕挫折,才能走的稳,走的更远。知识的汲取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我们敞开胸怀,兼收并蓄。

7、第二天,我一定要在天快亮时就起床,亲眼目睹有黑夜变为白昼的过程。我将静静等待太阳的升起,仰望火红的太阳是如何冲破厚厚的云层的。

8、我一天天的长大,思想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渴望表达的愿望也越来也强烈。每次我无法向别人表达我的思想是,我都要大发脾气。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父母忧心忡忡,却束手无策。

9、谁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了我光明和希望。原来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开始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10、这么多年的磨练,我悟出一个道理,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自己去攀登高,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去做这些事情,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那些崎岖不平的山路必须的走。我也曾经摔倒过,仿徨过,但我从未退缩,总是爬起来继续想抢走。每当取得一点儿进步,我便受到极大的鼓舞,于是继续攀登,渐渐地登上顶峰,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

11、第二天的晚上,我也会不睡觉,我想整晚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文学。这宝贵的光明我怎能舍得用来睡觉呢?

12、文学史我理想的乐园,我从文学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我的生活从此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我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我的所有情感,包括爱和恨、同情与怜悯、愤怒与喜悦、欢乐与悲伤都同文学紧紧连在了一起,密不可分。

13、虽然我是个有残缺的人,但我通过各种方式迎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把别人眼里的太阳当做我的光明,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环境,人都要不断努力,学会满足。

14、第一天,我要再睁开眼的一刹那就看到我亲爱的莎莉文老师。她陪我度过了无数春秋,她就是我的一双眼睛,帮我认识大千世界,带我走进知识殿堂。我不仅要看到老师的外部轮廓,还要仔细研究她的面容,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读出她的坚强和善良,还有她笑容下掩藏的温柔和耐心。

15、我一直觉得学会说话是我人生中的一座里程碑,我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从此,我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我想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16、把孩子带进教室似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把孩子带进知识的殿堂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莎莉文老师像一位天使,来到我的身边,给我带来光明,带来爱,带来知识,她已成为我的一部分。

17、第一个有时觉得夜晚,我一定睡不着,内心无比激动,躺在床上回忆一天所看到的一切,并把它记在脑海里。

18、第最后的一天,我将亲眼看一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到那些忙碌和奔波的人常去的地方去。这一天城市使我光明的终点。

19、我想象在这三天的光明中所看到的东西,也许与你们假设失明前的安排大相径庭,但是,我相信,如果你真遭此不幸,一定把自己有限的光明投到从未见过的事物上,并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20、如果你是一个健全的人,你永远都无法想象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人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但无论如何艰辛,我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我比一个健全人更渴望知识,渴望光明。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均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